是谁,能真正左右以色列的命运?美国真的是以色列永远可靠的“盟友大哥”吗?还是说,关键的时刻,还得靠自己?这一连串的问题,总在我脑子里萦绕,像纠缠不清的线团。最近不少以色列媒体也开始集体反思:我们的命运,真的能完全交到别人手里吗?
其实,翻翻以色列自己的历史账本,这种疑问早就刻进了国家骨子里。建国初期的以色列,真的是“夹缝里求生存”,当时美国是支持,但武器援助那是能拖就拖。以色列领导人没辙,只能到捷克等地偷偷摸摸买装备,打的就是个独立自主——天要下雨娘要嫁人,自家的命运只能自己把关,哪能指望别人给你兜底。这不是故事,而是真实发生过的事。要不是早期那些硬气的操作,说不定以色列现在都看不见了。
类似的醒世时刻还有1973年著名的“赎罪日战争”。那时候,以色列真是悬在刀尖上,眼看要扛不住了。这会儿美国出手了,空运大批武器补给,帮以色列扭转战局。但你以为大家就高枕无忧了吗?未必。历史学家后来复盘说,这场战争给了以色列人一记当头棒喝——你以为别人一定会及时搭救你吗?真到生死关头,哪怕亲密无间,别人会不会犹豫你根本拿不准。可没几个人敢押注自己命运全交大国掌控。
当然了,不全靠别人不是嘴上说说,遇事见功夫。1976年乌干达恩德培机场人质危机,就是最硬气的招牌。以色列雷厉风行,直接飞过去救人,哪怕全世界都说“不要自作主张”。最后一役成名,人质安然无恙,连对手都惊呆了。这场行动成了以色列“自己命自己掌,主权独立”的神话,老百姓都觉得,关键时刻,只有自己说了才灵。
不过,现实哪有那么顺风顺水?1991年海湾战争,美国出头打伊拉克时,伊拉克偏偏用斯卡德导弹射向以色列。美国怕大乱,极力要求以色列打死都不能还手,说白了是怕盟友队伍散伙。以色列最后还是忍了,好处是避免了更多乱局,但背后的憋屈和无力也让全国炸锅:守不守底线,该不该自己反击?这个问题一度成了饭桌辩论的热门。
再往后,这种“盟友之间的小算盘”不仅没减少,反而成了新常态。说个近的,2015年的伊朗核协议。美国主动跟伊朗谈条件,签下一纸合约。可以色列这边气得不行,觉得这协议根本没保护好自己的最大利益。那会儿,时任总理内塔尼亚胡不服气,直接去了美国国会,公开顶撞奥巴马政府。这场公开“吵架”,实际上是以色列在对外表明:咱就得有自己的主张,有什么说什么,不能什么都看别人眼色。
到了最近,美以“你强我依,你弱我怨”的那些微妙戏码就演得更加直接了。比如特朗普当总统时,以色列想对伊朗进行报复。美方一句话“别动”,以色列居然真把手下来了。这种听命于人的事情被媒体曝光后,引起社会一片哗然。很多主流媒体和专家接连发声,明确摆出警示:再亲的盟友,也只能当帮手,安全命脉绝不能交到任何别人手里。有人甚至直言,倚赖外部到这种地步,等于自己卸掉了最后的保险绳。
对于这种“安全的拐杖”,以色列社会早有自省。一些调查数据显示,超过一半的以色列人更加相信自助者天助,坚持“自家事自己扛”。一份2023年的以色列知名民调显示,约64%民众倾向于“关键军情完全自主决策”,哪怕得罪盟友。这个比例,相比十年前上升了近20%。很多军事专家也一口咬定:历史告诉我们,只有自主可控的军事能力,才能化解真正的威胁。靠别人,到头来大多水中捞月——到真的需要别人配合的时候,往往你上火他下厨,不是一条心热的。
其实,讲这些老黄历,不是说美以关系没用。美国长期以来给以色列实际带来了不少好处,包括军事技术、经贸支持和战略保障。这没错。有专家就给过很客观的总结:和美国亲近,确实有许多战略利益,但如果因此就放弃主动权,那才是真正的自毁长城。毕竟,美国利益做主角,什么时候为以色列让路,从来不是打保票的事。每次遇到利益分歧,一刀切地“听祖国话”,对谁都不现实。
我个人觉得,这些年的历史事件,反而让以色列社会越来越像个经验老到的棋手——既知道怎么在大国间夹缝求生,又明白底线决不能轻易交出。你说以色列从不犯糊涂?不见得。但关键时刻咬牙抗一抗,多半不会傻傻地把命运交给“别人家的后院”。
对普通人来说,这些故事未必离你我那么遥远。其实身边的小选择、小合作,哪次不是“自保vs.依赖”的拉锯?总盼着“大树底下好乘凉”,可到最后说到底,遮风挡雨的始终是自己的那把伞。
所以,有些事,人情往来、利益交错全都有,但到了生死关口,你愿意怎么选?这答案,八成得你自己琢磨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米牛配资-配资178股票配资网址查询-配资查询网站-配资网上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